• 2021年第4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1, 42(2).

      摘要 (706) HTML (0) PDF 2.35 M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1, 42(2).

      摘要 (625) HTML (0) PDF 432.14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可诱导型猪Sohlh1基因敲除细胞系

      2021, 42(2):1-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2011

      摘要 (1280) HTML (631) PDF 15.49 M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将Tet-on系统与CRISPR/Cas9系统相结合建立诱导敲除猪Sohlh1基因的细胞系。方法 分离培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FF),进行慢病毒载体PCW-eSpCas9(1.1)侵染并通过1 μg/mL嘌呤霉素筛选及强力霉素(Dox)诱导;改造pLV-sgRNA载体,进行293FT细胞转染验证;构建含Sohlh1基因目标靶点的pLV-sgRNA-2A-GFP特异性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检测;利用包装病毒侵染稳转PCW-eSpCas9(1.1)的PFF细胞,3 μg/mL灭稻瘟菌素进行筛选,随后添加Dox诱导进行表达分析和敲除效率检测。结果 建立了受Dox调控可诱导eSpCas9(1.1)蛋白表达的PFF细胞系,不添加Dox,eSpCas9(1.1)蛋白不表达;293FT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表明pLV-sgRNA-2A-GFP载体改造成功。3、4、6号Sohlh1基因靶点具有敲除活性,利用最优的2个靶点构建了pLV-sgRNA-2A-GFP特异性载体,荧光表达显示载体慢病毒包装成功。构建稳转PCW-eSpCas9(1.1)和pLV-sgRNA-2A-GFP的PFF,经Dox诱导72 h后,Sohlh1基因的敲除效率为85%。结论 利用Tet-on系统和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了可诱导型猪Sohlh1基因敲除细胞系,为研究Sohlh1基因的功能以及制备条件性敲除Sohlh1基因去除生殖细胞的模型猪奠定了基础。

    • 一种温敏型凝胶子宫灌注液的制备及药物浓度的监测

      2021, 42(2):9-1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5003

      摘要 (1184) HTML (627) PDF 820.88 K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制一种多西环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子宫灌注液,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子宫内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主要温敏材料,采用“冷法”工艺制备原位凝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与优化,通过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制剂体外溶蚀和释药情况,并在高温、高湿、强光等条件下对研制的温敏凝胶稳定性进行考察。选用5头二元杂交母猪对制剂进行子宫内药物浓度的监测。结果 最终优化处方为50 g制剂含多西环素1 g、P407 10 g、P188 2.5 g、氯化镁2.3 g和亚硫酸氢钠0.1 g,用乙醇胺调pH至4.0±0.2,余量为超纯水。制剂体外溶蚀及释药时间长达48 h,累积溶蚀率和释药率均达100%。制剂稳定性符合兽用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在第2次给药96 h后母猪子宫内药物浓度仍能保持在68.54 μg/mL。结论 多西环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子宫灌注液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猪子宫灌注给药后局部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具有缓释效果,有望为临床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开创新途径。

    • 静原鸡AK1基因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21, 42(2):17-2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37

      摘要 (913) HTML (371) PDF 2.78 M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宁夏地方品种静原鸡前期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AK1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原鸡AK1基因序列,针对其CD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克隆测序对AK1基因CDS区SNPs进行快速筛查,构建A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结果 AK1基因编码区全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AK1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存在2个CpG岛,18个磷酸化位点,10个抗原表位,为稳定的水溶性蛋白,空间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K1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内;GO富集分析发现,AK1基因同样富集在细胞质中,与亚细胞定位结果一致。基因共表达分析发现,在与AK1互作的基因中,AK1AMPD1PKM2基因存在共表达,共表达系数分别为0.116和0.063。成功构建出AK1-pEGFP-N1载体。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后续AK1蛋白功能以及AK1作为肌苷酸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鸡源复合益生菌对肉仔鸡免疫球蛋白及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

      2021, 42(2):26-3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3020

      摘要 (1019) HTML (510) PDF 10.04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益生菌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肠道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1日龄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益生菌低剂量组和益生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益生菌低剂量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109 cfu,益生菌高剂量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2×109 cfu。第21天,每组随机选取10只鸡放血致死,并立即采集样本,进行ELISA、免疫组化、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在第21天,益生菌低剂量组和益生菌高剂量组鸡的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9%和12% (P<0.05),血清IgG含量分别升高28%和40% (P<0.01),血清IgM含量分别升高44%和58% (P<0.01)。益生菌低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33%和28%,AP-1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升高106%和67% (P<0.01);益生菌高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106%和69%,AP-1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163%和98% (P<0.01)。结论 饲喂益生菌可降低肉仔鸡料肉比,提高血清中IgG、IgM的含量,并且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通路蛋白表达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非遗传因素、体细胞评分变化规律

      2021, 42(2):34-4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5023

      摘要 (1026) HTML (494) PDF 881.38 K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阐明非遗传因素对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乳成分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基于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数据,利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时期和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并探究泌乳性状在不同体细胞评分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胎次、泌乳时期、产犊季节、泌乳时期×产犊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不同胎次进行比较,乳脂率和乳固形物含量在第2胎后显著下降(P<0.05),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在第3胎后显著下降(P<0.05);日产奶量第4胎后稍有降低;乳糖率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第3胎达到最低(P<0.05),为4.84%。体细胞评分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上升,泌乳高峰日在第1胎次最晚出现(94.07 d),第4胎次最早(67.33 d)。对不同泌乳时期进行比较,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在第2、3胎随着泌乳时期的延长逐步下降(P<0.05),而乳蛋白率、乳固形物含量、体细胞评分和乳脂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不同产犊季节进行比较,1~3胎乳脂率和第1胎乳固形物含量春季至冬季均逐步下降;第1胎日产奶量和乳糖率呈上升趋势,到第2、3胎时在夏季分别处于最低水平;1~3胎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泌乳高峰日和高峰奶量春季至冬季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性状不同胎次均在夏季达到最高水平。随着体细胞评分增高,乳糖率、日产奶量及高峰奶量整体上逐渐下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乳固形物含量和泌乳高峰日在体细胞评分分别为4和5时达到最高水平。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提高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及生鲜乳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构建水稻RIL群体遗传图谱

      2021, 42(2):44-5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39

      摘要 (1115) HTML (1588) PDF 7.61 M (1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籼稻品种‘MDS’和‘R315’为亲本,构建一张高密度的遗传图谱,挖掘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并加快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对两亲本及其192个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划分bin标记,针对每个连锁群使用JoinMap4.0对bin标记进行排序,用perl SVG模块绘制连锁图,并对标记在基因组和遗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 两亲本间共筛选出221 494个高质量SNPs,构建了一张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1 612个bin标记,总图距为1 327.82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图距为0.82 cM。共线性分析显示各连锁群上的大部分标记顺序与基因组保持一致,共线性较好,图谱质量高。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质量较高,为后续功能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基础。

    • 控释配方肥的磷肥用量对富磷土壤香蕉产量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1, 42(2):51-5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5018

      摘要 (1092) HTML (343) PDF 693.47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土壤富磷情况下,施用磷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控释配方肥中磷肥用量对香蕉产量、磷累积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确定控释配方肥磷的配比及富磷土壤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磷梯度大田试验,研究控释配方肥的磷肥供应水平对香蕉产期、产量、磷累积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在Bray-P为158 mg·kg-1的富磷土壤上,固定氮(N)200 g·株-1和钾(K2O) 400 g·株-1的供应水平下,当磷肥(P2O5)用量为80 g?株-1时,促进香蕉提早抽蕾和提前收获效果最为明显,同期收获率较其他处理提高5.3~31.1个百分点;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香蕉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磷肥用量为80 g·株-1时,香蕉产量和当季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27.7 kg·株-1和16.0%。结论 在有效磷高的富磷土壤上,施磷可以提高香蕉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建议控释配方肥的氮(N)、磷(P2O5)、钾(K2O)的配比为1.0∶0.4∶2.0,香蕉氮(N)、磷(P2O5)、钾(K2O)推荐施肥量分别为200、80和400 g·株-1,其中控释氮占总氮的20%。

    • 新型植物源有机药肥对水稻的肥效及防虫效果

      2021, 42(2):58-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4032

      摘要 (1125) HTML (1005) PDF 762.74 K (1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植物源有机药肥(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在水稻上的肥效以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促进水稻栽培过程中化肥、农药双减的实现。方法 水稻田间试验设计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烟渣有机药肥+80%常规施肥、茶皂素有机药肥+80%常规施肥。测定水稻产量,分析水稻稻谷、秸秆养分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并在水稻分蘖期调查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防治效果。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的部分替代施用分别提高水稻产量22.29%和18.58%,稻谷N、P和秸秆K吸收量显著提高,水稻收获后的大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源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烟渣有机药肥和茶皂素有机药肥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达到81.27%和51.09%,对白背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5.74%和37.70%。结论 施用新型植物源有机药肥能部分替代化肥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增加水稻产量,减少虫害,促进农业可持续生产。

    • 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2021, 42(2):65-7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4031

      摘要 (904) HTML (317) PDF 1.06 M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针对我国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stevensii,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及其近似种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分别以病菌DNA和β-tubulin基因靶标序列重组质粒DNA为阳性标准品检验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探针BsP267对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菌株表现出特异性阳性扩增,且与近缘种及其他常见的果腐病菌无交叉反应,扩增效率为105.858%,探针检测DNA的灵敏度达到1 fg/μ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苹果壳色单隔孢溃疡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法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控检测和检疫工作。

    •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研究

      2021, 42(2):71-7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31

      摘要 (1422) HTML (308) PDF 1.52 M (2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情况。方法 采用“Z”字形五点取样法调查玉米果穗被害情况。记录每株玉米上部和下部果穗被害情况,包括玉米果穗中的1~3龄、4~6龄幼虫、活虫和蛹的数量,以及玉米果穗上被幼虫钻蛀的位置。结果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品种玉米上的为害均较为严重,所有品种的植株被害率均大于25%,但不同品种的被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甜玉米受害最严重,其中,‘粤甜16号’的被害率高达99.67%。除‘粤农19号’、‘广彩糯19号’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上、下部果穗的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绝大部分玉米果穗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幼虫,含有1~2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为26%~85%,含有3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仅为2%~17%,未在同一果穗内发现3头以上的幼虫。除‘广糯9号’和‘广糯2005’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中发现的4~6龄幼虫数量均要多于1~3龄幼虫。38%~71%草地贪夜蛾幼虫都是从玉米丝钻入玉米果穗内为害并在果穗内化蛹,平均每百株果穗的蛹为9~32个。结论 草地贪夜蛾偏爱取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并在其果穗内化蛹,对饲料玉米的为害较轻。1~3龄和4~6龄幼虫在玉米乳熟期的取食行为相同,都喜爱从玉米丝钻入果穗内为害。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玉米抗性品种和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 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成材影响因子研究

      2021, 42(2):80-8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5022

      摘要 (920) HTML (473) PDF 1.50 M (2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挖掘南岭山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径材形成的主导生态环境因子和林分控制因子,并探究其影响规律,以期为广东省杉木大径材培育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对南岭山区现存杉木大径材林分调查研究,提取并形成立地指数(SI)、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微地形指数(M)、地理指数(G)等的指数评价体系,解析大径材蓄积量(Vl)、大径材出材量(Ol)、大径材株数比例(ND≥26)、大径材出材率(Yl)等与各个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大径材成材各指标与SI及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44和0.22~0.33;VlOlND≥26等指标与I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4~0.39;VlOl均随保留密度(D)的增加呈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平缓二次项曲线趋势,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G及林龄(A)与大径材成材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构建了20~30年生杉木大径材出材量预测模型:Ol=${{\rm{e}}^{{\rm{5}}{\rm{.781 + 0}}{\rm{.004}}\;{\rm{SI + 5}}{\rm{.004}}{A^{{\rm{ - 1}}}}{\rm{ + 0}}{\rm{.261}}\ln D{\rm{ - 45}}{\rm{.151S}}{{\rm{I}}^{{\rm{ - 1}}}}}} $(R=0.62,P<0.01),可利用该模型初步预测评估南岭山区20~30 年生杉木林分的大径材出材量。结论 SI、IMD是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形成的主导影响因子,当SI为18以上,土壤要求孔隙度、持水量、有机质含量较高,微地形条件为阴坡向、坡度低于35°的中下部凹坡,保留密度控制在1100~1300株·hm−2时,更有利于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 海南尖峰岭檀香心材和边材的矿质养分含量差异

      2021, 42(2):90-9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5027

      摘要 (949) HTML (346) PDF 2.53 M (1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 L.人工林心材和边材的矿质养分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檀香心材的形成过程提供参考。方法 以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东、南、西、北4个方位在髓心、心材中部、心材外部和边材部位分别取样测定主要矿质养分——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的含量,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海南尖峰岭21年生檀香人工林不同矿质养分含量在心材和边材的分布规律因元素种类而异。P、K、Ca含量在径向自外向内依次降低,边材、心材外部、心材中部以及髓心的P质量分数依次为0.153、0.032、0.020和0.020 g·kg-1,K质量分数依次为1.883、0.529、0.190和0.182 g·kg-1,Ca质量分数依次为2.414、1.417、1.321和1.281 g·kg-1。边材中P、K、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心材(P<0.01),而N的分布规律相反,心材中的N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1)。Mg含量在径向上差异不显著(P=0.132)。各矿质养分含量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P、K、Ca元素会逐渐由心材转移到边材中进行循环利用,以提升养分利用效率。N在心材中保持较高含量,表明檀香能从寄主植物或土壤中获得足够的N源。

    • 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优质种源筛选

      2021, 42(2):96-10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53

      摘要 (928) HTML (473) PDF 718.06 K (2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明不同地理种源野生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品质差异,揭示影响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夏枯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1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夏枯草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多糖和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法筛选高品质地理种源。结果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多糖质量分数为70.45~120.39 mg·g-1,黄酮质量分数为34.40~59.04 mg·g-1,其中湖北宜昌种源多糖含量最高,广西桂林种源黄酮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20.39和59.04 mg·g-1。夏枯草中的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夏枯草多糖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纬度和海拔,影响黄酮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长和年降水量。聚类分析将10个地理种源分为3类。广西桂林种源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结论 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环境因子对主要药用成分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的品质较佳地理种源及不同地理种源排名可为夏枯草种质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农用喷头雾滴粒径对液体黏度的响应

      2021, 42(2):102-10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12

      摘要 (983) HTML (673) PDF 1.24 M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农药不同黏度对喷头雾化特性的影响,为农业喷雾施药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油溶液替代农药试剂进行研究,将喷头喷雾区域网格化,使用粒子动态分析仪测量喷雾区域不同位置处的雾滴参数,利用SPSS分析轴心方向和径向雾滴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喷头喷雾区域轴心方向上,雾滴算术平均直径、雾滴体积平均直径及雾滴索尔特平均直径呈现出先变小然后逐渐变大的规律,外界空气阻力的扰动作用使喷射出的液体表面形成一定模式的表面波,随着距离增大波幅变大,波峰被撕裂下来,破碎成小雾滴,而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雾滴间发生碰撞聚合,雾滴粒径逐渐变大;喷头喷雾区域径向上,雾滴近似于对称分布,雾滴粒径呈现出中间小两边大的特点,随着径向距离增大雾滴粒径逐渐增大;通过SPSS分析得出,轴心方向上,轴心距离、液体黏度与雾滴粒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795;在喷雾区域径向上,径向距离、液体黏度与雾滴粒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0.328。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黏度较大的液体具有一定的防止漂移效果;液体黏度改变对轴心方向上雾滴粒径影响效果显著;在喷头径向上,距离的改变对雾滴粒径大小影响显著。

    • 带状旋耕式小麦免耕播种机耕作刀具的优化

      2021, 42(2):110-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7020

      摘要 (915) HTML (523) PDF 24.92 M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带状旋耕式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耕作部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作业质量。方法 采用C型弯刀、直刀、深耕刀以及一种优化设计后的刀具组合形式(直刀与深耕刀组合),在田间地表秸秆集中处理条件下进行刀轴转速为180、280、380和510 r/min的田间原位耕作试验。结果 C型弯刀能够创造连续完好的种沟,但耕作过程中大部分土壤破碎体被抛洒至种沟外,回填效果最差。深耕刀具有良好的耕作碎土性能,创造的种床连续、完整但边界不规则,在耕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扰动范围。直刀可控制种沟边界,但刀轴转速为180和510 r/min时不能耕作出连续的种沟,刀轴转速为280和380 r/min时耕作形成的土壤破碎体过大(平均质量直径>40 mm)。组合刀得益于直刀与深耕刀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形成的种沟形状、土壤破碎体回填效果、破碎程度和能耗方面均具有突出优势。结论 在田间地表秸秆集中处理条件下,推荐使用组合刀作为黏性水稻土的带状旋耕式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耕作机具。

    • 香蕉串果夹持机构设计与试验

      2021, 42(2):116-12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9025

      摘要 (1093) HTML (659) PDF 13.31 M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香蕉收获机械装备需要承担大质量蕉串,设计一种夹持机构在保证动作灵活有效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可靠的夹持力。方法 提出一种用于采摘香蕉的内掌带钉抱掌夹持机构,对影响抱掌夹持力的不同组合因素进行了夹持效果测试,搭建了夹持试验平台。选择影响夹持效果的气缸压力、钉子数量和钉子排列方式3个主要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进行夹持力效果测试。结果 在气缸压力试验中,当气缸压强为0.4 MPa时,对应的拉力为500 N左右,最接近蕉柄和抱掌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稳定夹持。在钉子排列方式的试验过程中,矩形可承受的摩擦力最大,为800 N,大于蕉柄和抱掌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获得稳定的夹持效果。在钉子数量的试验过程中,钉子数量分别为8和10个时获得的拉力比较接近,原因可能是香蕉柄不是规则的圆柱形,导致圆形抱掌上的钉子未必全部扎进蕉柄内,钉子数量为8或10个时,只有6个钉子扎进蕉柄进行有效的夹持;钉子数量超过10个时,拉力不升反降,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钉子越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越严重,导致有效钉子的数量不升反降。结论 影响夹持机构夹持力效果的因素:气缸压力>钉子排列方式>钉子数量,最佳参数组合:气缸压强0.4 MPa、钉子数量10个、矩形排列方式。本文为平地蕉园香蕉收获机械装备关键部件夹持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以紫色马铃薯酶解汁液为辅料的浓色啤酒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2021, 42(2):124-1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006028

      摘要 (999) HTML (348) PDF 771.82 K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冻融分离产生的汁液是固液分离法制备紫色马铃薯全粉的副产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花青素。为提高该汁液的利用价值,将酶解后的汁液作为辅料添加至麦芽汁中发酵制备浓色啤酒。方法 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浓色啤酒的发酵条件,分析其主要抗氧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 添加紫色马铃薯酶解汁液制备浓色啤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马铃薯酶解汁液添加体积分数为25%,初始pH 6.5,接种2%(φ)的M21啤酒酵母,15 ℃条件下发酵10 d。所得啤酒呈琥珀色、晶莹剔透,酒香协调、入口柔顺,感官评分为86.9,酒精度[φ(乙醇)]5.84%,总酸体积分数15.6 mL/L,还原糖质量浓度18.69 mg/mL,色度37.71 EBC,总酚、绿原酸和花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60.2、685.7和208.4 mg/L,每100 mL 啤酒中含啤酒10倍稀释液的总还原能力与0.150 mg/mL 维生素C相当,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9%,与质量浓度为0.043 mg/mL 维生素C相当,ABTS自由基清除率83.9%。结论 紫色马铃薯冻融分离酶解汁液可部分替代麦芽汁发酵高抗氧化活性的浓色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