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9, 40(1).

      摘要 (757) HTML (0) PDF 9.86 M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19, 40(1).

      摘要 (812) HTML (0) PDF 351.85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华南地区早晚稻生育期降水特征分析

      2019, 40(1):1-7.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34

      摘要 (1261) HTML (533) PDF 3.47 M (2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间降水的特点, 为华南双季稻种植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华南地区双季稻生产和防灾减灾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08年49年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的区域平均累计降水和暴雨日平均百分率,分析降水多年平均值和空间分布特点。结果 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生育期总累计降水量相差不大,均在600 mm以上(早稻673.5 mm、晚稻611.5 mm)。早稻和晚稻各生育期累计降水量和日均降水量、日均暴雨降水量差异较大;生育期累计降水量最大为晚稻秧苗期(256.6 mm),最小为晚稻抽穗期(26.9 mm);早稻生育期日均降水量最大为结实期(8.2 mm)、最小为秧苗期(4.1 mm),晚稻最大为秧苗期(8.3 mm)、最小为结实期;早稻日均暴雨降水量随着生育期的后推逐渐增加,晚稻则随生育期的后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累计降水量和暴雨概率大值中心分布与华南地区前后汛期降水系统密切相关,早稻主要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而晚稻受台风系统影响为主,降水和暴雨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论 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降水特征差异较大,早稻防涝工作应着重在结实期,晚稻防涝工作应重点在分蘖期。

    • 水稻两系不育系‘M20S’穗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2019, 40(1):8-1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27

      摘要 (1303) HTML (847) PDF 551.20 K (1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水稻两系不育系‘M20S’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加快‘M20S’潜在育种价值的应用进程。方法 利用4个光温敏水稻不育系(‘望S’、‘深08S’、‘Y58S’以及‘M20S’)和3个恢复系(‘航恢1173’、‘航恢91’和‘航恢24’)按4×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对不育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和一次枝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7个性状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质量、着粒密度、总粒数、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穗长和结实率,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一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千粒质量、总粒数、结实率和单穗质量。‘M20S’总粒数、一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最佳,分别为42.96、17.69和45.35,单穗质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结论 ‘M20S’一般配合力好的性状较多,是一个优良的亲本;‘M20S/航恢24’总粒数、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的特殊配合力较高,符合大穗型育种要求。总粒数、千粒质量、着粒密度和单穗质量主要受遗传效应的控制;一次枝梗数和穗长等性状可以在杂交早代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 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

      2019, 40(1):15-2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09

      摘要 (1136) HTML (837) PDF 920.63 K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的影响,为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分别种植水稻1年、3年、5年、15年、20年和50年的苏打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分析和IlluminaMiSeq平台测序分析,对不同种稻年限苏打盐碱土基本理化性质及真菌在ITS1+ITS2区域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 随种稻年限增加,苏打盐碱土的pH、电导率、总碱度以及水溶性盐分总量均显著下降;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升高趋势;速效磷含量先显著增加,在种稻20年时达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种稻1年、3年、5年、15年、20年和50年的土壤中获得的真菌有效序列数量分别为56 942、42 482、45 987、92 214、64 665与68 515,包括5门12纲25目26科45属59种,其中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霍特曼尼菌属Holtermanniella和马氏链球菌属Massariosphaeria为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均大于2%。α多样性指数随种稻年限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种稻5年时最大。土壤pH、电导率、总碱度、水溶性盐分总量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种稻后苏打盐碱土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结论 种植水稻可以明显改变苏打盐碱土基本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促进苏打盐碱土的改良。

    • 不同生态亚区土壤和气候对浓香型烤烟光合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2019, 40(1):23-3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23

      摘要 (1181) HTML (331) PDF 696.60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主要生态因子对浓香型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粤烟97’为材料,利用南雄烟区帽子峰和古市生态亚区生态条件与地域的微观差异,在2个生态亚区之间互相置换相同质地土壤,设置4个处理,研究不同生态亚区土壤和气候因子对烟叶光合作用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的影响。结果 移栽50 d时,帽子峰土壤置换到古市(T1处理)后种植的烤烟的净光合速率比古市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T2处理)下种植的烤烟高3.66%;中部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5.74%、4.77%和10.73%,烟碱、K+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49%、11.07%和11.34%。同时,古市土壤置换到帽子峰(T3处理)后种植的烤烟的净光合速率比帽子峰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T4处理)下种植的烤烟高1.81%;中部叶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10.02%和13.14%,淀粉含量提高9.30%。气候对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和淀粉含量,氮碱比,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土壤与气候互作对还原糖、烟碱、总氮和淀粉含量,氮碱比及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土壤仅对K+和总氮含量及糖碱比有显著影响。结论 气候是浓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形成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尤其是伸根期与旺长期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其次是土壤与气候互作,土壤因子的影响最小。古市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浓香型优质烟叶的生产。

    • 不同遮光和施氮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019, 40(1):32-39.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2

      摘要 (1471) HTML (626) PDF 917.60 K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明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幼树最佳的光照和施氮耦合模式。方法 试验设置3个遮光水平:不遮光(S0,自然光照)、轻度遮光(S1,65%自然光照)、重度遮光(S2,30%自然光照) , 3个施氮水平:无氮(N0,0 g·kg-1)、中氮(N1,0.20 g·kg-1)、高氮(N2,0.40 g·kg-1),研究不同遮光和施氮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日均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 随遮光度的增加叶绿素总量呈上升趋势。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小粒咖啡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13.54%、18.54%、127.77%和12.41%;S2处理总生物量减少11.55%。与N0处理相比,N1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和总生物量分别增加27.25%、20.77%、10.80%和18.47%,N2处理的上述性状分别增加14.85%、25.99%、41.65%和21.02%。与S0N0相比,随遮光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叶片蒸腾速率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增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减趋势。结论 小粒咖啡最优的遮光和施氮耦合模式为轻度遮光下高氮组合(S1N2),该组合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叶片水光利用效率和生物量。

    • 虾青素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2019, 40(1):40-4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4

      摘要 (1363) HTML (889) PDF 748.71 K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虾青素(AS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 包括对照组、AST组、LPS组和虾青素预保护组(AST+LPS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生物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抗氧化酶SOD、GSH-Px、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细胞形态和肝损伤程度。结果 各组小鼠初始体质量均为18 g,末次称量与初始体质量相比增加9~11 g,但各组间体质量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AST+LPS组小鼠肝脏系数(0.054)、血清MPO质量浓度(10.20 ng·mL–1)和肝组织中MDA质量摩尔浓度(2.83 μmol·g–1)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512.14 U·mg–1)、GSH-Px(848.91 U·mg–1)和CAT(61.53 U·mg–1)活性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损伤程度低,肝细胞形态完整,排列均匀。结论 虾青素可保护小鼠肝细胞形态,提高肝脏抗氧化水平,调节肝组织中抗氧化酶mRNA的表达,从而缓解LPS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减轻急性肝损伤。

    • 高蛋白饲粮致雏鹅痛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2019, 40(1):46-5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3

      摘要 (1318) HTML (546) PDF 773.10 K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高蛋白饲粮对1~14日龄雏鹅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肾脏组织的影响,并对其痛风致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用体质量相近的1日龄雏雁鹅72只,随机分成3组:A、B和C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6%、20%和24%的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结果 A组鹅的生长性能高于B、C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水平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升高,但差异不显著;C组血清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显著高于A、B组,而C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A、B组。C组肝脏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高于A、B组。A组肝脏、肾脏组织正常;B组肝脏组织有轻微炎性细胞,肾脏组织正常;C组肝脏细胞出现坏死、水肿和炎性浸润,肾小管空泡变性,肾小球萎缩。C组鹅出现痛风症状。结论 在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饲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4%的饲粮影响雏鹅的生长性能和血清尿酸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引起肝脏和肾脏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以及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等痛风变化。

    • 鸽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肌特性

      2019, 40(1):53-58.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10

      摘要 (1257) HTML (729) PDF 846.75 K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羽王鸽Columba livia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建立完整的家鸽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 选择孵化16 d的鸽胚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胸肌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待卫星细胞分化出肌管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出肌管前、后分别提取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DesminPax7MyoGMyoD1基因在细胞分化出肌管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法均能成功地分离出骨骼肌卫星细胞,其生长曲线呈“S”型;该细胞经含体积分数为20%FBS的DMEM高糖培养液培养7 d后视野中出现大量明显可见的肌管,成肌特异性标志MyHC表达呈阳性。RT-qPCR结果表明,DesminMyoG基因分化后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分化前的5.68和10.38倍,而Pax7MyoD1基因分化前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分化后的7.01和5.51倍。结论 建立了鸽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体系,为今后进行家鸽肌肉发育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

    • 绿壳蛋鸡及杂交组合的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分析

      2019, 40(1):59-6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26

      摘要 (1420) HTML (625) PDF 552.21 K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绿壳蛋鸡配套系最佳的配套组合模式。方法 测定绿壳蛋鸡纯系(LK)和2个杂交组合旧院黑鸡×绿壳蛋鸡(JL)、绿壳蛋鸡×芦花鸡(LL)300日龄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并分析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屠宰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 LL的胸深、胫围小于LK和JL,胫长反之,LK的冠高为三者中最高。LK、JL、LL母鸡300日龄活体质量均达1 700 g以上,屠宰率均达87.00%以上,全净膛率分别为53.50%、59.35%和61.39%。LL的皮脂厚最大,胸肌率高于JL,腹脂质量和腹脂率低于JL;LL和JL的全净膛率均大于LK,LK和LL的胸肌率均大于JL(P<0.05)。体斜长、胫围、龙骨长等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建立了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皮脂厚、全净膛率、胸肌率与相关体尺性状回归模型中R2均高于0.4。结论 LL比JL、LK具有更好的肉用性能;胫围、龙骨长、胸深等可作为间接选择绿壳蛋鸡屠宰性能的指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通过体尺性状评估屠宰性状的回归方程。

    •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出血溃疡症的病理学研究

      2019, 40(1):65-7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13

      摘要 (1147) HTML (430) PDF 1.22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两起斑点叉尾鮰 Ietalurus punetaus暴发性体表出血溃疡症的发病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 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和体表黏液进行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情况。从发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检测细菌感染情况;利用PCR法检测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脾、肾混合组织匀浆中斑点叉尾鮰病毒 (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的携带情况。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综合分析并推测该病的致病原因。结果 该出血溃疡症的靶器官主要为脾脏、肾脏、肝胰脏、肠道以及皮肤肌肉。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血管反应,实质细胞可见肿胀、变性、坏死;而胃、脑和心脏病变较轻,仅有轻微的炎症;鳃丝、眼球和鳔等未见明显病变。所有的患病个体均出现中度至重度出血性坏死性脾炎、中度肾炎、轻度至中度坏死性肝胰腺炎和肠炎。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未检测到寄生虫、细菌以及CCV。结论 综合病理学、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推测此次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疾病由某种非CCV的病毒感染所致,温度应激可能是引发该病的条件诱因。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咖啡中肟菌酯及代谢物残留

      2019, 40(1):72-7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02

      摘要 (1147) HTML (555) PDF 663.81 K (1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咖啡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中待测农药组分采用含φ为1%乙酸的乙腈匀浆后超声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及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经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ESI (+)电离和多反应监测(MRM)定量测定。结果 添加肟菌酯质量分数为0.01~2.00 mg·kg–1时,肟菌酯在咖啡全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8%~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5.8%;在咖啡豆中添加回收率为83.2%~88.1%,RSD为2.0%~6.2%。肟菌酸在咖啡全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5%~106.0%,RSD为1.0%~6.1%;在咖啡豆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4.4%~105.2%,RSD为1.0%~5.2%。肟菌酯及肟菌酸在咖啡中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2 g,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和稳定,可以满足咖啡实际样品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肟菌酸的残留检测要求。

    • 荸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2019, 40(1):77-83.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20

      摘要 (1087) HTML (773) PDF 862.84 K (1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克隆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中和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揭示鲜切荸荠黄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荸荠中克隆PAL基因的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和所编码的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AL基因在荸荠不同组织和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得到荸荠PAL基因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CwPAL,该序列长度为2 485 bp,含有1个2 14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713个氨基酸。CwPAL蛋白分子式为C3437H5514N944O1058S34,相对分子质量为78 079,等电点为5.97,原子总数为10 987个。CwPAL包含PAL-HAL和PLN02457结构域及典型的PAL酶活性中心序列(GTITASGDLVPLSYIAG)。CwPAL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其三维结构模型呈典型的“海马状”结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wPAL与菠萝Ananas comosus和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的PAL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wPAL基因在荸荠皮中的表达量最高,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CwPAL基因表达量快速上升,水杨酸处理显著抑制了CwPAL基因的表达。结论 CwPAL属于典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家族,该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苯丙烷代谢从而影响鲜切荸荠的黄化。

    • 1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对稻秆降解的研究

      2019, 40(1):84-91.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5

      摘要 (974) HTML (1041) PDF 972.43 K (2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稻秆原位还田菌剂的开发。方法 通过稻秆粉培养基和刚果红-纤维素选择性培养基,从芜湖地区腐殖土中筛选分离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CX1,测定不同底物条件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纤维素酶活性。通过滤纸条崩解试验、土培降解试验、菌株与化学物质协同降解稻秆试验、发酵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探究菌株CX1腐解稻秆的特性。结果 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99%)比对,确定CX1为高温嗜热芽孢杆菌Thermophilic Bacillus sp.。以稻秆粉为底物,50 ℃条件下菌株CX1纤维素酶活力达13.87 U·mL–1,65 ℃时酶活力仍能达到9.73 U·mL–1。添加菌株CX1培养4 d后滤纸条完全崩解,到15 d时,稻秆纤维素降解率达到52.55%,土培40 d时稻秆相对降解率达到25.38%。预先用质量浓度为0.05 g·mL–1的NaOH溶液浸泡处理的稻秆更利于菌株CX1对稻秆的降解,腐解14 d时稻秆失重率比对照组增加了6.69%。添加经菌株CX1降解稻秆后的发酵液可使小麦的各项生长指标有明显提高,小麦的出苗率、苗高、根鲜质量和苗鲜质量分别提高了9.66%、55.55%、59.71%和118.84%。结论 菌株CX1对高温具有耐受性,能高效降解纤维素,可在农业生产中促进稻秆原位还田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9, 40(1):92-100.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5006

      摘要 (1467) HTML (312) PDF 927.58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群体遗传结构、基因流、菌株分化、遗传变异和寄主类型,以及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为筛选优良生产菌株提供后备种质资源。方法 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DHS”)采集的8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分析。结果 使用8对SSR引物扩增81个菌株产生多态位点数为5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100%,其中,引物Ba12多态位点数最多(10个)。通过Popgene 32软件包分析发现,DHS球孢白僵菌种群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2 6,Shannon信息指数(Is)为0.348 7,可见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异质性较强。将群体分别按照寄主和土壤、不同寄主目划分为不同亚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亚群遗传多样性水平(h=0.192 5,Is=0.309 9)略高于寄主亚群(h=0.176 9,Is=0.278 3),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Nm=1.662 9,Gst=0.130 7);不同寄主目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且基因流明显。基于UPGMA聚类分析发现,各分支菌株的分布趋势与分离基质、不同寄主目均没有相关性。结论 DHS球孢白僵菌遗传谱系与分离基质和寄主来源均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生态环境和寄主类型的影响共同维持了DHS球孢白僵菌种群内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 柚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效应

      2019, 40(1):101-106.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19

      摘要 (1716) HTML (614) PDF 571.66 K (2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柚木Tectona grandis无性系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以及无性系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开展柚木无性系区域性两点试验。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5年生柚木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试验地点间、无性系间、无性系×立地互作间均呈极显著差异。海南定安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的变异系数较小(0.092),定安试验点胸径的变异系数和云南景谷试验点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都较大(0.118~0.167),定安和景谷试验点3.5年生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0.327和0.305。定安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873和0.852,景谷试验点柚木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分别为0.851和0.773,定安和景谷试验点3.5年生单株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0.863和0.784。结论 为海南定安地区筛选出速生柚木无性系3078-5、7029、7122、7514和7559,入选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1.11%、19.82%和60.53%;为云南景谷地区筛选出速生柚木无性系7029、Z408、7509、7559和8301,入选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提高31.69%、33.66%和128.24%;选择后,2个试验点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到40.26%和34.57%,其中优良无性系7029和7559为两地共有。

    • 湿地松及其杂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2019, 40(1):107-115.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01

      摘要 (1716) HTML (572) PDF 998.29 K (1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适合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及其杂交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建立体胚成熟萌发的技术。方法 以2016年6月采集的2个湿地松家系(EE1,EE2)、2个湿地松杂交种家系(EC,EH)的未成熟合子胚(含胚乳)为材料,从诱导、增殖、成熟到萌发配制3个系列培养基,比较外植体采集时间、家系、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用显微镜进行胚性愈伤组织鉴别后,进一步挑选诱导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成熟、萌发,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结果 湿地松及其杂交种合子胚的发育进程可划分为 8个阶段,阶段Ⅱ、Ⅲ为未成熟胚,适合体胚发生,EC最早出现阶段Ⅲ合子胚。外植体诱导产生具有胚性胚柄团(ESM)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增殖。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胚性愈伤组织占比具有较大影响,3种诱导培养基(T1、T2和T3)产生愈伤组织效率最高的为T1培养基(49.0%),胚性愈伤组织所占愈伤组织的比例最高为T2培养基(22.4%)。培养基配方的诱导率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T1培养基整体诱导率低;T2培养基对家系EE1诱导率最高,为5.82%;T3培养基对参试材料均能诱导成功,且平均诱导率最高,为3.75%。随采样时间延后,家系EE1、EH的体胚诱导率逐渐增加,家系EE2、EC的体胚诱导率则随采样时间延后逐渐降低。体胚诱导率与合子发育阶段结果基本一致,阶段Ⅲ合子胚均出现较晚,前期诱导率低。胚性愈伤组织继代24次以后,胚活性逐渐降低。成熟培养基T1S和T3S可完成胚的成熟,平均每克成熟培养基分别成熟23.3和15.9个子叶胚,萌发率为32.1%,移栽保存率为47.8%。结论 诱导培养基T3对参试家系均能诱导成功,T3具有较广泛适用性,各家系在阶段Ⅲ合子胚出现时表现出较大的诱导率,阶段Ⅲ合子胚可能为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诱导阶段。建立了湿地松及其杂种体细胞胚发生方法并形成了再生植株。

    • 植保无人机水稻田间农药喷施的作业效果

      2019, 40(1):116-124.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2028

      摘要 (1448) HTML (1948) PDF 1.01 M (2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试和对比电动单旋翼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间的作业效果。方法 测试的植保无人机为HY-B-15L型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机)和MG-1S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多旋翼机)。以一定比例的罗丹明B与善思纳米农药的混合溶液作为喷施溶液,通过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农药喷洒量进行田间喷施试验,采用荧光示踪剂法和水敏纸图像分析法获得2种无人机在不同喷施条件下喷施的雾滴在靶标上的沉积效果。按田间药效调查准则,调查不同处理下的纳米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 2种无人机喷施的雾滴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随农药喷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农药喷洒量为66.67和100.00 mL·hm–2时,单旋翼机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喷洒量为46.67 mL·hm–2时的分别增加了48.50%和137.73%,多旋翼机分别增加了66.60%和111.88%。作业高度影响了无人机喷施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当作业高度由1.5 m增加至2.5 m时,单旋翼机喷施的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分别降低了19.3%和53.6%、多旋翼机分别降低了48.7%和22.9%。在4种喷施条件下,单旋翼机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多旋翼机同条件下分别高出85.8%、26.5%、59.4%和123.4%。单旋翼机在1.5 m和4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细菌性条纹病及稻瘟病5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7.63%、76.67%、84.08%、59.26%和82.33%;多旋翼机在1.5 m和6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上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6.54%、78.62%、89.47%、66.67%和83.33%。结论 2种植保无人机由于旋翼风场不同,导致雾滴沉积效果不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效果更好;2种无人机喷施的农药最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防治效果均达到国家防效标准。

    • 香菇热泵–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2019, 40(1):125-132. 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1804021

      摘要 (1065) HTML (537) PDF 892.03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降低加工成本、保证干制香菇的品质。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BBD)方法设计优化试验,研究热泵温度(A)、真空度(B)和转换点含水率(C)对单位能耗、感官评分、复水比和硬度的影响,推导多项式回归模型,优化联合干燥工艺条件,并与单一热泵干燥,单一真空干燥相比较。结果 确定了最佳联合干燥工艺:热泵温度49 ℃,真空度110 Pa,转换点含水率(w)56%。在此条件下实测得单位能耗345.01 kJ·g–1、感官评分8.3、复水比2.72、硬度3.61 N;与预测值相近,相对误差分别为0.19%、3.61%、1.47%和1.66%。联合干燥的单位能耗比真空干燥减少37.69%,但高于热泵干燥;其感官评分和复水比与真空干燥相近,高于热泵干燥;其硬度略大于真空干燥,小于热泵干燥。结论 热泵干燥和真空干燥相结合,得到能耗低、质量好的干制香菇,解决了热泵干燥品质不佳、真空干燥能耗高等问题,可为香菇的热泵–真空联合干燥提供理论依据。